當前舊家具回收沒有規(guī)范的體系,價格異常低廉,更面臨著衛(wèi)生不達標、質量不可靠等隱患。
當前舊家具缺乏再次利用價值,評估和回收困難重重。對于想處理舊家具的消費者來說,還是只能通過向個體回收公司出售,面臨著回收價格過于低廉的尷尬境地。
舊家具回收價格低廉
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的商品房逐漸進入二次裝修期,大量消費者也面臨著舊家具換新的需求。不少和回收公司打過交道的消費者都知道,舊家具回收價格低得可憐,通常為原價的一成都不到。
記者了解到,雖然北京市場上有專門從事舊家具回收的公司,但回收后舊家具只能在舊貨市場上出售。加上回收的商戶還要承擔舊家具拉回的費用,都導致回收價格十分低廉。
經營舊家具的許先生直言,普通舊家具回收價格可能只有十幾二十塊,八成新的大件家具一般不超過百元,就連式樣完好的品牌家具最多也只能給到二百至三百元。
缺乏公共回收通路
除了希望以合適的價格回收外,家具換購、翻新也成為消費者的迫切需求。但記者走訪了一些大型家具賣場和二手回收市場發(fā)現,能讓消費者滿意,又讓商家賺錢的出路少之又少。
記者調查發(fā)現,家具行業(yè)內并沒有系統的公共回收機構,紅星美凱龍、城外誠和外埠的金盛家居等家居商場回購舊家具,只是一種銷售形式,為消費者抵扣一部分的現金,回購來的舊家具也是通過與之合作的廢品公司等渠道進行分揀回收利用。
由于缺乏公共的回收通路,消費者唯有將舊家具,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個體回收公司。這些舊家具除了被翻新后重新進入二手市場或二級城市等流通渠道,還會被不正規(guī)小廠加工再利用,成為不符合衛(wèi)生規(guī)范的新家具。但由于對舊家具流向的監(jiān)管缺失,不合格的翻新家具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入市場,也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情。
企業(yè)回收困難重重
不少品牌企業(yè)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家具品牌出面回收,與一般舊物回收的個人不同,需要對回收價格有個較規(guī)范的規(guī)定。但由于廠家與消費者在新舊及利用價值上的認知不同,回收價格難統一,多數商家都不愿意涉足這一領域。
將家具回收進行分解再利用,實施起來也困難重重。所有被采訪者一致認為,回收舊家具實在無用武之地?;厥盏募揖呃脙r值極低,市場上主流品牌的特色不同,從材料造型各異的產品中取料利用非常有限,運輸和重新拆裝的費用,也都超過了所能利用木料的價值。圣華家具董事長葛永明就明確表示,家具回收再利用的人工和技術成本,要比用原材料直接生產的成本高很多,難以操作。
國外現狀
國外回收也是自發(fā)行為
卡薩迪尼軟體家具全國執(zhí)行副總經理楊振華介紹,國外家具的生產銷售和回收利用是兩套系統,如軟體家具的回收,會將舊床墊及沙發(fā)當作垃圾處理,并繳納垃圾處理費,而垃圾處理系統則會對不同產品做細分。通常軟體家具會先分化成表面材料、內部填充物、框架結構等部分,再將它們做分類處理和轉化,如將填充物轉化成塑料等。
意風家具董事長溫世權稱,在歐洲的許多國家,板式家具回收、粉碎以后,因為含有油漆等成分,無法再用來制造刨花板,但卻成為了建筑用料和燃料的來源之一。與國內類似的是,國外政府對于舊家具回收也并無明確的規(guī)范,大多數仍屬于企業(yè)的自發(f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