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未來十年內發(fā)展中國家的電子垃圾將繼續(xù)大幅增加,中國將增長近4倍,2020年前印度的電子垃圾將達到其2007年的5倍之多。
每年,全球增加包括手機、打印機、電視以及冰箱等其他電器在內的電子垃圾約4000萬噸。相當一部分清潔人員或二手回收人員為了從電子垃圾中找到銅和金等值錢的重金屬零部件,會不適當?shù)娜紵娮永瑥亩斐森h(huán)境污染。
報告稱美國是電子垃圾的制造者,每年產生大約300萬噸電子垃圾。緊隨其后的是中國,中國國內每年產生約230萬噸電子垃圾,同時中國也是眾多發(fā)達國家電子垃圾的接收地。
8年前,美國建筑師威廉麥克唐納和德國化學家邁克爾布朗嘉特已經(jīng)在思考如何找到一個可靠的方法來消滅電子垃圾這個問題了,他們所提出的從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給了工業(yè)界很大的啟發(fā)。
那么對于那些工業(yè)產品來說,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以后,不是變成無用的廢棄物,而是可以被自然分解掉,成為動植物的營養(yǎng)物和土壤的養(yǎng)分;或者可以通過成都二手回收等途徑重新回到到工業(yè)循環(huán)里,成為制造新產品的高質量原材料。
許多世界的大公司已經(jīng)開始重新思考產品設計的角度。比如,聯(lián)合利華公司的一款冰淇淋的包裝盒在一小時內會自動融化;耐克推出了可拆解的球鞋,當消費者想要丟棄舊鞋的時候,可以把鞋子拆解成可二手回收與可丟棄這兩部分;而空中客車380飛機座椅所選用的布料則是可分解的纖維。
除了在產品設計最初將循環(huán)經(jīng)濟模式納入考量以及改善產品的材料之外,對于電子產品公司來說,還可以通過改變經(jīng)營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如變賣為租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你有一部手機,但是它并不屬于你,而是屬于制造商或零售商,你只是從他們那里租過來,每個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在使用期限內,當手機壞了或者想更換新款的時候,就把手機還給制造商,換取一部新的手機。淘汰的手機回到制造商的二手回收體系中,經(jīng)過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處理之后,重新投放到二手市場上。
在這個過程中,對制造商而言是一次完全的戰(zhàn)略變化。因為當所有的產品都不賣給消費者而是租給他們時,產權歸制造商所有。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制造商就必須生產經(jīng)久耐用的產品,而且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產品將來二手回收的可能性。那么生產的重心就會從原來的產品的更新?lián)Q代轉變到產品的質量。有當制造商完全遵循了這種體系運轉的時候,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這樣可以賺更多的錢。
這種由制造商來提供產品,租給消費者而不是賣給消費者的模式,并不是天方夜譚,實際上,有很多公司已經(jīng)愿意嘗試這種模式了。比如索尼,它在歐洲生產的PSP開始啟用一種二手回收體系。如果你有一臺用壞了的PSP,可以直接打電話給索尼,他們會上門送你一個好的機器,收回原來的。同樣,富士施樂公司也開始將自己的一部分復印機產品租給客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