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球銅精礦增量40萬—50萬噸是當前市場的共識,即使是近幾年銅礦的增量,增速也都維持在2%以上。銅精礦增速與冶煉增速的不匹配只決定TC/RC,并不決定價格的高低。從歷史走勢來看,TC/RC曾今一度跌至40附近,但當時國內冶煉廠開工率仍在70%之上。目前SMM對于2019年的TC/RC預計在80—85之間,顯然不會導致冶煉廠減產,進而推動價格上漲。在我們看來,只有銅礦增速與需求增速不匹配,供需結構性矛盾爆發(fā),銅價才會因此上漲。
市場之所以對明年的銅價看不清,源于兩個重要因素的不確定。一是宏觀大勢難以把握,二是表外消費轉表內消費的幅度不確定。銅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預期(宏觀)定價,而且預期的重要性較現(xiàn)實(現(xiàn)貨)更高?,F(xiàn)實與預期或有矛盾或有共振,兩者能否合力,將決定銅價的波幅。
銅價反映的是未來需求與銅礦的匹配程度,其中銅礦產出較為剛性,不確定性來自需求端。若宏觀預期轉好,需求預期向上修正,則對銅價形成正向提振。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必有政策托底,問題是能否形成支撐,還有待時間觀察。
由于今年底廢七類將禁止進口,按照我們的估計,將導致約20萬金屬噸的廢銅進口減少。如果這20萬金屬噸全部由電解銅來替代,無疑會導致20萬噸電解銅去庫。按照目前的市場預期來看,國內廢銅回收增量+進口廢六類增長無法完全替代這部分量級。因此去庫邏輯存在,導致市場看多明年銅價。但問題是目前還無法從數(shù)據(jù)和邏輯的角度來證明這一觀點,當前并無國外新建廢七拆解產能的統(tǒng)計,雖然根據(jù)調研結果來看確實不容樂觀,但高利潤之下也會加速新建產能的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