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衣(shirt,underclothes)是指貼身穿在里面的單衣,也稱襯衫。最早源于1600 年代后期的歐洲,1900年后,襯衣在世界各地流行。
有人把香水比作女人的第二件衣裳,對追求實在感的男人來說,襯衫就是男人的層肌膚。最早的襯衣在扣子還沒被運用前,男人襯衫的衣襟是用繩子系住的。
一直到歐洲文藝復興初期,襯衫還被當作內(nèi)衣看待。如果一個有身份的男人居然把襯衣露在外面,那簡直難以想象。但是,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熱衷于在肩部、胸部和胳膊下面飾以花邊的人來說,要想掩蓋住里面穿的白色亞麻襯衣實在太難了。到了1530年,人們開始接受在頸部和腕部顯露襯衣,同時,將衣服用窄帶子束緊,并認為這樣穿戴很時髦。19世紀后期,讓襯衫完全顯露出來的穿法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個時候襯衫的領口很高而且需要漿洗。但是到1917年,人們發(fā)現(xiàn)穿著者在穿著襯衣時,衣領壓著頸部對他們的眼睛不好,之后才將衣領翻下,用其包住領帶,就像我們了解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