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廢雜銅尚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分類標準,基本上參照國外的標準,大致把廢雜銅分為三類:
1.廢雜銅:純度在95-99%以上,主要是由干凈的非合金銅材料所組成,即:銅邊角料,銅圈、干凈銅管或管道、1#銅線和粗導線(不包括被燒焦的和易碎的細銅線),此類廢料可直接送加工廠使用。
2.廢雜銅:含銅在85%以上,包括干凈的、氧化的、帶皮的銅邊角料、銅圈、整流器部件、較干凈的帶少量焊錫的銅管材,氧化或帶皮銅線(不是被燒焦的銅線)。
3.廢雜銅:除含有上述1#、2#廢雜銅的成分外,還含有大量的含銅鑄件,廢軸承、廢舊馬達、各種電器設(shè)備、廢舊變壓器等等。3#廢雜銅含銅量變化范圍很大,含銅量達20%,達到70-80%。
據(jù)廢銅回收公司調(diào)查到,我們通常說的銅不一定是銅材,有可能是銅與其他金屬結(jié)合而成的銅合金。上海富源物資回收公司在本地經(jīng)營廢銅廢鐵、廢鋼材多年,有著相當?shù)慕?jīng)驗,根據(jù)國家相關(guān)標準,廢銅主要分為:白銅、青銅、黃銅、紫銅,那么它們是如何進行區(qū)分,其區(qū)分的標準是什么樣的呢?
銅廣泛應用于電力、家用電器、汽車、建筑、電子儀器儀表、國防、交通運輸、海洋工程等行業(yè),根據(jù)產(chǎn)品形狀可細分為銅管材、銅板帶材、銅箔材、銅棒材、銅型材、銅線材等。
銅有加工硬化現(xiàn)象,即隨著加工率的增加,其塑性降低,強度和變形難度增加,理論上黃銅每次退火之間加工率可達80%以上,紫銅可以達到90%以上,但是要達到這么大的加工率其軋制力將增大,設(shè)備效率降低,通常采用每次軟化退火之間加工率黃銅60%-70%,紫銅可以達到90%。利用其塑性較好時,可以大加工率加工,其加工效率比較高,對設(shè)備投資較小,但加工率增大的同時邊部破裂和板形控制難度也會增加,所以必須進行再結(jié)晶軟化退火,提高材料塑性(可加工性),來繼續(xù)進行深加工。
廢銅分類主要按照含純銅的含量及報廢前用途來進行分類。在我國主要有光亮銅(含銅量大于99%)、光亮銅線、1#銅(Cu≈97%)、2#銅(Cu 94%-96%)、火燒線、打包纜粗、馬達銅、黃雜銅等等。
國際上廢銅中大約有1/3以精煉銅的形式流入市場,另外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勢重新使用。但我國廢銅的直接使用率較低,大約只占廢銅總回收量的30%-40%,其他均再生為精煉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