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專,專升本,本升本,考研培訓,專業(yè)課,公共課,一對一專業(yè)院校分析,報名詳情請來電咨詢
如果有人告訴你,上大學沒什么用,他多半學歷不高
人民日報曾經(jīng)撰文批評“沉睡的大學生”,其實,沉睡的只是差的大學的學生,好的大學的學生根本沒在沉睡。
好的大學,學生認真聽講,分享后和你聊的是技術(shù)前景,是創(chuàng)業(yè)想法;差的大學,你幾乎總會發(fā)現(xiàn)“教皇”和好多生無可戀的年輕面孔……
最直觀的事實:世界500強的企業(yè),為什么只從985/211的學校招聘?
為什么要上一所好大學?
除了學校不一樣,老師不一樣,最重要的是:環(huán)境造就人。
你在的人身邊,會逼迫你也必須越來越;
你和墮落的人在一起,稍微努努力就覺得自己不錯了;
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一看,原來你的天花板只是人家的地板。
如果你在一所爛大學,你見過多少個上進的同學?
如果你在一所好大學,你見過多少個不上進的同學?
至少從概率上來講,學歷越高能力越強的可能性,比較大。
一個人有錢,我們就猜想他精神一定不富足;
一個人長得帥,我們就猜測這家伙可能是娘娘腔;
而一個人學習好,我們就想當然的認為他是個木訥的書呆子,眼鏡片和啤酒瓶子底一樣厚,不懂人情世故,不聞窗外之事,讀書都讀傻了……
其實,這只是一種狹隘的偏見罷了。
當一件東西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時候,人的天性是:暗暗告訴自己,其實這玩意兒也不咋地。
如果你無法突破這個思維大坑,就會變成一個膚淺的利己主義者。
如果有人告訴你,學歷一點都不重要,他一定是想害死你!
拿名人來說事兒,就是用小概率事件來說明一個大道理,這本身就是一種偏激。
這樣的人有幾個?你有什么理由認為自己能夠成為像這樣熊貓般存在的人物?
因為稀缺,所以才會廣為傳頌。
我們喜歡看成功者隕落,更喜歡看失敗者逆襲,勵志的雞湯誰都愿意喝兩口,但是喝完了湯你就覺得自己能下蛋,就是你太天真了……
不要被少數(shù)派的成功故事忽悠了,那只是你希望有代入感的自我安慰!
只有大數(shù)法則,才能普度眾生。
人人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現(xiàn)實是大多數(shù)人注定平庸。
片面的只看到成功人士的缺陷,并且當做擋箭牌來掩蓋自我的缺陷,只能說明,你還不夠成熟。言必談名人,本身就是一種幼稚。
兩個求職者,自身條件相似,薪資期望相同,一個是??疲粋€是一本,面試官只要不是腦袋進過水,相信都知道該選誰。
馬云說學歷不重要,但他的兒子在加州伯克利分校上學;
王健林也說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但王思聰是倫敦大學畢業(yè)……
再去看看阿里巴巴和萬達的招聘,學歷的門檻是不是明晃晃亮晶晶?
烏鎮(zhèn)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上,在座的大佬你數(shù)一數(shù)又有幾個是低學歷?
“差生去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了,優(yōu)等生卻在苦逼打工”,這種話你也信,你咋那么愛喝雞湯呢,你每天整一袋雞精沖水喝唄。
你只聽說了比爾蓋茨從哈佛輟學創(chuàng)業(yè),卻不知道他母親是IBM的董事,動用權(quán)利幫助他帶來了“桶金”;
你看巴菲特的傳記只記載了他8歲就去參觀紐約證交所,卻不了解他的父親是國會議員,當時是高盛的董事帶他參觀……
富人知道窮人怎么窮的,窮人不知道富人是怎么富得。
學歷不是衡量能否成功的標志
不要把學歷低當作自己失敗的借口,事還沒做呢,坑先挖好了。
記住,這點“先天不足”,只是意味著,你要比別人努力得更多一點,把以前偷的懶通過加倍的努力找補回來。
如果學歷比你高的人,還比你更勤奮,你怎么和他拼?
人可以不上學,但一定要學習。
十年前她是學霸、班花,而我,只是一個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的學渣。
我骨氣勇氣向她表白,那封情書卻出現(xiàn)在班主任的桌上。
我退學,她畢業(yè)。從此再也沒見過。
直到七夕那天晚上,我坐在辦公桌旁,周圍簇擁著千萬豪宅。
而曾經(jīng)的學霸,則乖乖地候在門外,懦弱的看著我的臉色。
我都懶得看她一眼,不耐煩地揮揮手:“都說了沒停車證進不了,本小區(qū)不許外來車輛進入!”
你想象中嗷嗷牛逼英雄歸來般的屌絲逆襲,在生活中從來很少發(fā)生。
學歷這東西,就跟錢一樣,你有了才能說它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