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濕度調控
1.溫度調控 ,李子的休眠期為40天~50天,需0℃~7℃低溫1000小時~1500小時,11月初李子落葉后進行強迫休眠,滿足其需冷量后升溫。升溫后的溫度調控通過開關通風口,調整通風帶大小來實現(xiàn)。設施李子生長季各物候期的溫度調控指標為:升溫開始至初花期白天溫度13℃~15℃,夜間3℃~5℃;花期白天溫度調控到18℃~20℃,不能超過22℃,夜間6℃~8℃;果實生長期白天溫度25℃~28℃,夜間溫度10℃~12℃;果實著色期白天不超過30℃,夜間10℃~15℃,當外界氣溫夜間在10℃~12℃時可撤去棚膜。
2.濕度調控 ,從覆膜至發(fā)芽前空氣相對濕度在70%左右,花期相對濕度在50%,果實膨大期濕度在60%~70%,果實著色期濕度在50%,濕度調控可以通過灌水來調節(jié)。
肥水管理
栽植苗木成活后,在行間開20厘米寬、5厘米深的淺溝作成臺田,臺田溝作夏季排水、灌水、施肥用。生長前期每隔10天追一次肥,萌芽至開花期畝施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等各25千克,幼果期至成熟期畝施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各25千克。果實采收后營養(yǎng)生長期及時進行地下施肥,畝施碳酸氫銨100千克或尿素50千克,每年9月溝施或樹盤撒施有機肥,以腐熟雞糞、圈糞為主,畝施優(yōu)質粗肥3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30千克、尿素30千克,每次施肥后灌水一次。在整個生產(chǎn)過程除施肥后澆水外,根據(jù)土壤墑情再灌1次~2次水,灌水后隨時進行中耕松土。
越冬防寒
在冬季不發(fā)生凍害的情況下,一般不宜在室內越冬,讓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提高樹體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為防止發(fā)生凍害,可選擇晴朗的天氣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透水,待水滲下后用草袋將整個容器包裹,用繩子捆緊,也可在背風向陽處挖溝埋藏。
整形修剪
李子盆景的樹形,既要利于結果,又應具有美學效果,提高其觀賞價值,通常以自然圓頭形、塔形為主,也可根據(jù)個人愛好塑造成喜愛的樹形如懸崖式、曲干式等。上盆后,在1至2年應充分利用撐、拉、別等措施開張枝條角度,以提早結果。 [4]
修剪時著重對一年生枝進行適度短截,刺激枝條萌發(fā),形成結果緊湊的小冠樹形。幼年李樹在選留、培養(yǎng)好主側枝,完成整形任務的同時,平衡好樹勢,維持好各級骨干枝的主從關系,長勢過強的骨干枝適當所剪。初結果樹,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校結果為主。進入結果后,可據(jù)其生長的強弱,留基部 2至3個飽滿芽重截。對過長枝可縮減至二年生枝處,使整個樹冠內的中、小枝組分布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