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平之后,特別是《淵海子平》的問世傳播,使四柱算命日趨流行,算命不僅僅是命理學家的事,一些名家大儒,也大都精通命理。蘇軾在《東坡志林》中也大談命運,認為本人屬于“磨蝎之命”,常受他人謗譽。的理學家朱熹也相信命運,且研究命理很有見地。元代雖然由蒙古貴族統(tǒng)治,而民間算命之風仍熾熱不衰。到了明代,算命術進人了一個新的高峰期,其主要標志是大人物的參與以及命理學著作的大量問世。開國元勛宋濂作《祿命辯》一文,對命理學淵源做了次系統(tǒng)性總結。另外,還有托名劉基的《滴天髓》,孫孝瞻的《子平真詮》,張神峰的《神峰通考》,萬民英的《三命通會》等,其中以《三命通會》影響較太。該書地總結了四柱八字術二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且內(nèi)容豐富,選材精當,全書十二卷,體系相當嚴密,四柱至此達到了理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