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蒸餾酒(簡稱洋酒)按制造原料可分為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和朗姆酒(rum)。白蘭地以葡萄為原料,若以其它水果為原料制成的蒸餾酒,則在白蘭地前冠以水果的名稱,如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梨子白蘭地等等。
威士忌以麥芽和谷類為原料,單純的糧谷威士忌一般不能市售,只有和麥芽威士忌組成混合威士忌方可銷售。美國的波旁威士忌(bourbonwhisky)則主要以玉米為原料(玉米占51-75%)。
國外蒸餾酒代表性的還有日本產(chǎn)的燒酒、泡盛酒和龍舌蘭酒(Tequila)。燒酎的工藝和食用酒精相同,泡盛酒工藝同中國的小曲酒類似,即半固態(tài)發(fā)酵,缸中陳放。龍舌蘭酒則以墨西哥特有植物龍舌蘭為原料發(fā)酵蒸餾而成,這三種蒸餾酒為少數(shù)國家獨特生產(chǎn),不帶普遍性。
看容量
老酒收藏一般都有15年以上的歷史,更多達20年—30年,經(jīng)過多年的貯存,即使收藏的條件良好,但因為酒瓶的封口問題或是陶瓷酒瓶燒制溫度達不到瓷質化,造成有微小空隙,滴跑滲漏、揮發(fā)等現(xiàn)象也是在所難免的,這時瓶裝白酒的容量與標識上的容量就有了差距。而玻璃酒瓶只要封口好,酒體揮發(fā)就降低了。
那酒標上標注的保質期是假的?
這個就要歸咎到《食品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上面規(guī)定大部分食品需在標簽注明“最短保質期”,但酒類商品(即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10%的飲料不需要標注保質期)。
如今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新灌瓶的酒,它們的陳年潛力不高,一般在灌瓶后1-3年內是最適飲用期,一般放至5年后便會慢慢退去原有的風味,10年便會完全喪失葡萄酒特性而變成酸。所以葡萄酒所標注10年保質期是有一定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