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tǒng)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yè)甚為發(fā)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后世篆刻家學習的典范。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后面還要介紹。
(1) 圖章;(2) 圖章印出的痕跡
出處
(1)圖章。用作取信之物?!妒酚洝ば⑽浔炯o》:“官名更印章以五字?!薄逗鬂h書·公孫述傳》:“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寤兀骸癌z他﹞又慚次學到作畫游戲,勾股占驗,甚至鐫印章?!?魯迅 《書信集·致王冶秋》:“因為寄書要掛號,收信人須用印章的?!?
(2)圖章印出的痕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印章制度》:“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中懸畫佛一軸……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p>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銅印身價的與日俱增,贗品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由于銅本身的價格不如金銀,因此造假成本比較低,加上拍賣價格比較高,因此巨大的利益驅使了造假者紛紛出手。收藏市場上的銅印贗品,絕大多數是翻砂澆鑄的粗劣之作。印鈕兩側的標記文字也是澆鑄成形的,文字不清或似是而非。為了使贗品更加逼真,造假者往往會人為制作黑色包漿,常用辦法是涂上油臘烤燒數遍之后即成,但往往可以通過手剝看到下面的黃銅。
銅印的印面,也可見到極少數的棱形和圓形銅印,印紐的形狀變化較多,有瓦紐,兔紐,獸紐,柄紐,片紐等等。古代銅印從印文內容上又可分為官印,人名印,閑章,吉祥語,圖案印,齋室印,
收藏印,在古代遺留下的書畫作品或其他文史資料中,人們可以常??梢钥吹竭@類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