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苗孵化應注意的問題 1.種蛋在進入孵化用具前應進行,用辛集液噴灑雞蛋,或按2/1000比例浸泡約1分鐘,后將卵浸泡約45度5分鐘,這有利于卵胚的發(fā)育。 2.將溫控儀探頭置于雞蛋下,直接采樣雞蛋的溫度。上面所要求的溫度是雞蛋上層的溫度。這種取樣的溫度與上層的溫度不同。一般情況下,低層是高的,上層是低的,溫差大約是一個度。我們必須調整溫度控制儀,以顯示雞蛋的溫度和實際溫度。實際溫度是以溫度計為基礎的。 3.翻蛋、晾蛋后的次加熱時間較長,停電后殘余溫度將高于規(guī)定溫度,此時必須注意監(jiān)測。溫度過高時,溫度可適當開啟冷卻,溫度控制器可自動控制溫度,直至溫度穩(wěn)定。
種雞蛋預熱入孵 種蛋預熱能夠增強胚胎的生活力。因為種蛋孵化前貯存于庫房中,在溫度較低、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條件下,胚胎處于休眠狀態(tài),有利于連續(xù)孵化。有利于熏蒸??杀苊夥N蛋表面凝結水珠。 首先把放在空調蛋庫的種蛋移至22℃~25℃的室內預熱6~8小時,溫度不可過高,不得超過28℃,高于這個溫度,會出現壞死的雞蛋,等到蛋面上水汽蒸發(fā)完結后,待蛋表溫度達到室溫后即進行碼盤入孵。1.溫度顯示范圍:5~50℃ 2.溫度測量精度:±0.1℃ 3.濕度顯示范圍:0—99%RH 4.控濕精度:±5%RH 5.輸出路數:7路(超溫、控溫、低溫、左翻蛋、右翻蛋、控濕、報警) 6. 輸出電流:控溫、低溫10A,其它1A 7.翻蛋次數:可記錄999次。 8.翻蛋周期:0.1~99.9小時可調(出廠定在1.5小時) 9.翻蛋時間:1~255秒可調(出廠定在180秒) 10.換氣周期:5—999分鐘(可調,出廠0小時,不換氣) 11.換氣時間:0—999秒鐘(可調,出廠30秒)
(六)溫度、密度、光照和通風
1、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后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后55%~65%。
2、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yǎng)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只/平方米,10~20日齡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方米,43~60日齡10~20只/平方米。
3、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后,根據雛雉采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飲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huán)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fā)育,并可誘發(fā)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fā)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huán)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養(yǎng)殖場地
養(yǎng)殖場地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形干燥,環(huán)境安靜、交通便利之處。籠舍的高應在1.2米左右為宜,籠舍要有活動室、產蛋室(窩)、飼喂室等,飼喂室要有水槽和食槽,運動場用網封閉,以防外逃。
二、選種
常見品種有中國環(huán)頸雛雞、左家雛雞、黑化雛雞、淺金黃色雛雞、白雛雞、特大型雛雞等。優(yōu)質雛雞身上的黑白斑點大而稀疏,排列均勻如同花生米大小。優(yōu)良雛雞的羽毛顯得松軟、豐厚,給入其肉質脆軟之感;年齡愈小頭與體愈偏圓,嘴、足、尾愈短。
三、育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
雛雞苗注意保溫度,1—3日齡為40—35℃,4—5日齡為34—33℃,6—8日齡33—32℃,9—12日齡32—30℃,13—20日齡為30—28℃,以后可為常溫。在實際操作中,保溫以在箱內自由活動、非?;顫姙闇?。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一定要處理好保溫和通風關系。
開食時先用0.1%高錳酸鉀水滴喂數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喂。根據營養(yǎng)、飼料需要量及飼料配方,制作質地較軟的飼料。1—2周齡時,每3小時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齡時,每4小時1次,每天喂4—5次,5周齡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飼喂。
及時調整飼養(yǎng)密度。1-10日齡50-60只/米2;10—20日齡 30—40只/米2;20—40日齡20只/米2;40-56日齡10只/米2 。用剪刀或電熱斷嚎器及時斷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