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
酯類油是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酯基的天然物質-動植物油脂數千年前就被人們用作潤滑材料以減輕勞動負荷,或使車輪輕快運轉。直至20 世紀后期,這種天然油脂仍大量應用于齒輪油、金屬切削液、金屬拉拔潤滑劑和機床導軌油中。
機油的基礎油能決定著機油的性能,機油的清潔力、動力、持久力如何,基礎油都能起著重要作用。一類基礎油:溶劑精制礦物油。主要是用物理方法提煉生產而成的,原材料的分子化學結構并不會在生產過程發(fā)生改變,使用這類機油的特點是,性能的好壞直接和原料好壞有很大的關系。
二類基礎油:加氫裂解礦物油。
主要是使用了化學的方法來生產的,采用氫工藝和溶劑工的組合工藝方式來生產,性能上能改變原料的化學分子結構,加氫后能改變了原來的烴類結構,可以起到提高抗氧化性,讓機油的雜質減少,提升熱安定性、煙炱分散性等各項性能,可以不受原料性能的限制。
相比一類基礎油,二類基礎油的抗氧化性、純度、顏色、性能都有所提高。其含硫量小于0.03%,飽和烴含量大于90%,粘度指數在8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