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回收電子廢棄物生產步驟復雜,資源損耗率高,但同時,它潛在的回收價值也不能忽視。據(jù)統(tǒng)計,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約40%的金屬30%的塑料以及30%的氧化物。除此之外,電子廢棄物中還含有大量的稀有金屬和貴重金屬,比如的金、銀、銅、錫、鉻、鉑、鈀等等。廢舊電腦中的中央處理器、散熱器、硬盤驅動器等元件富含銅、銀、黃金、鋁等貴重金屬;電腦外殼、電源線、鍵盤、鼠標中也富含銅和塑料;空調、冰箱的外殼、制冷系統(tǒng)中含有成分比較單一的鐵、鋁、銅、塑料;其他的取暖器具、清潔器具、廚房器具、熨燙器具同樣富含大量的鐵、塑料等。 電器回收廢舊家電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的物質,如果隨意丟棄、焚燒、掩埋,則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環(huán)境。處理時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法,避免處理不當所帶來的危害,可以送到當?shù)鼗厥照尽?電器回收有很多廢舊小家電回收的渠道,一是通過網上買新家電時都會提示的舊家電以舊換新折價的活動,把廢棄的小家電賣掉,二是有些在外面收購的,經常騎個三輪車,拿著小喇叭吆喝的,還有就是通過捐贈渠道,把小家電回收。
廢舊家電回收技術需要提高
廢舊家電無害處理的技術水平,終決定了能否真正做到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率并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當前我國廢舊家電回收技術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廢舊電器回收加工中,技術含量不高、自動化程度不高、以簡單的工藝為主。較為通用的處理辦法是局部拆卸廢舊產品,再對拆分的零件進行分類利用,大部分的拆解工作主要靠人工利用一些輔助的工具設備完成,加之拆解設備手段有限,效率低,性差。
第二.由于回收技術標準尚未完善和建立,所以很多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廢物沒有得到充分回收和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的丟棄現(xiàn)象嚴重,資源的回收多為工藝簡單的材料回收,如銅、鋼鐵、玻璃、塑料等。并且一部分對環(huán)境有害但工藝較復雜的材料卻沒有回收,如氟利昂、含鉛玻璃等。
關于廢舊家電處理,其他國家的做法
在日本,對于廢舊家電的處理,是采取“誰生產、誰回收”的機制,《特定家庭用機器再商品化法》明確了家電廠商進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義務;另一方面,日本廢舊家電不但不能賣錢,處理時還要花錢購買“家電回收券”,并預約上門回收,這種精細回收需要成本較高,卻能促使資源利用化,同時也限度保護了環(huán)境。
而在德國,為了提高電子產品的回收率,其《電子電氣設備法》規(guī)定,生產商有義務免費向公共垃圾中心提供電子垃圾回收容器,目前德國共設立1500個公共電子垃圾回收中心,根據(jù)新的方案,其電子垃圾回收率要至少達到65%以上。如圖為瑞典、荷蘭、德國的部分家電回收成本及費用承擔方。歐洲各國已對包括電子電器設備在內的多種產品推行了生產者責任制,每個生產者在產品投放于市場時,應當承擔產品的回收,循環(huán)利用或終處置費用,收費標準的制定和費用的管理都交由非贏利組織來操作。
其他國家,如美國、日本,是在消費者在購買新的電器時時,就要交納相應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費。
顯然,現(xiàn)階段在我國,由消費者支付費用是行不通的。這與我國國情、居民消費水平以及環(huán)保意識相關。在我們身邊,常見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廢舊家電賣到二手市場,即使是當垃圾扔掉,也不必支付任何費用。
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的業(yè)務模式
在循環(huán)經濟基礎上,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的業(yè)務模式可用下圖描述。下圖包含4種業(yè)務模式:①消費者→回收站→利廢企業(yè)→生產者→消費者,②消費者→回收站→利廢企業(yè)→消費者,③消費者→利廢企業(yè)→生產者→消費者,④消費者→利廢企業(yè)→消費者。模式一是一般的廢舊家電收集與回收利用業(yè)務模式,其余三種是簡化模式,模式四是簡化的業(yè)務模式,廢舊家電送利廢企業(yè)修復或再造后直接送消費者使用。此外,利廢企業(yè)可能是家電生產者的內部企業(yè),但為了突出家電逆生產與正生產的區(qū)別,當作2家企業(yè)分開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