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前規(guī)劃標準化
提前完成圖紙拆解、工藝文件編制(明確每個零件的下料尺寸、焊接方法、參數(shù)),避免加工過程中臨時調(diào)整。
推行 “物料齊套化” 管理,在加工前將所需母材、焊接材料、工裝夾具集中到位,防止因缺料導致停工等待。
工序銜接無縫化
按 “下料→成型→組裝→焊接→焊后處理→檢測” 的順序,規(guī)劃各工序的銜接時間,例如在下料完成前 1 小時,提前調(diào)試焊接設備,減少工序切換間隙。
對批量訂單采用 “流水化作業(yè)”,將不同工序分配給固定工位,例如工位 1 負責下料,工位 2 負責成型,工位 3 負責焊接,實現(xiàn) “零件流動、人員固定”,避免重復搬運和等待。
設備維護預防性管理
建立設備 “日常點檢 + 定期保養(yǎng)” 制度,例如每天開工前檢查焊機電纜、割炬噴嘴,每周清理設備內(nèi)部灰塵,每月校準設備精度(如切割機的定位精度),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突發(fā)停機。
備用關(guān)鍵易損件(如焊槍噴嘴、電極頭、切割嘴),出現(xiàn)損壞時可快速更換,減少設備維修等待時間。
焊接工藝優(yōu)化
選擇焊接方法:例如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CO?焊)替代手工電弧焊,CO?焊熔敷效率比手工電弧焊高 2-3 倍,且無需頻繁更換焊條,減少非焊接時間。
優(yōu)化焊接參數(shù):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適當提高焊接電流、電壓(如手工電弧焊電流從 120A 提高到 180A),增加熔敷速度;對厚板采用 “多層多道焊” 時,合理規(guī)劃焊道順序,減少層間清理時間。
推廣 “免清根” 工藝:對雙面焊接頭,采用打底焊 + 填充焊的組合,通過控制打底焊質(zhì)量(如背面成形良好),避免后續(xù)清根工序,減少 20%-30% 的焊接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