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有人問我收藏什么樣的古籍圖書有價值?收藏什么樣的古籍圖書可以增值?確切地講,這是一個十分難回答的問題。收藏何種古籍圖書,主要取決于收藏人的需求、興趣、經濟實力、文化修養(yǎng)、研究對象等諸多因素。下面就我多年工作中所經歷的古籍圖書拍賣以及有關情況,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在收藏古籍圖書時,應如何確定收藏的方向與目標。
一、宋元版古籍善本
中國雕版印刷術雖起源于隋唐時期,但目前存世量極少,已很難見到。宋元時期的印刷品雖有存世,但存世量也是不多,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經成為收藏家追逐的珍品。明末江蘇常熟大收藏家毛晉為了收藏到宋元版古籍圖書,曾在大門上貼出告示,稱凡有持宋元版至者,按葉計酬??梢娫谌陌倌昵?,宋元版古籍圖書就已經成為收藏家收藏的熱點。
記得10年前古籍圖書剛走上拍賣場時,一冊宋版古籍善本,其估價大約在人民幣10萬元左右,的價位可升至數(shù)十萬元。例如在1998年我們拍賣一冊南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吉安周必大精刻本《歐陽文忠公文集》,成交額為人民幣36.85萬元。間隔兩年后,在2000年5月我們再次拍賣同一部書的另一冊時,其價位上升到64.9萬元??梢娝卧婀偶票镜木薮笪驮鲋禎摿Α5侨绱烁邇r位的藏品,大多數(shù)人只能望洋興嘆。
二、存世稀少的古籍善本
物以稀為貴,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古籍圖書也同樣。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民間古籍圖書的存世量正在逐年減少,現(xiàn)在如仍用“浩如煙?!彼淖謥肀扔鞴偶畧D書的存世量,似為不太確切。但我們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或尋找到那些存世極為稀少的珍貴古籍圖書。
眾所周知,泥活字印刷術源于我國北宋時期,由布衣畢昇發(fā)明,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由于年代久遠,我們至今還未發(fā)現(xiàn)當時的任何實物,有關資料只能見于宋人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
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早泥活字本古籍圖書,就是清道光十二年冬至十三年春(公元1832年~1833年)由蘇州人李瑤印的《校補金石例四種》。此書的面世時間距今僅僅172年,但是存世量極為稀少。1998年我們在民間征集到一部,經過拍賣,以8.25萬元成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7年后的今年春季,我們拍賣同一部書,其價位扶搖直上,終以53.9萬元成交??梢姶媸老∩俚墓偶畧D書不論其年代是否久遠,只要本身具有特點,具有收藏的亮點,物以稀為貴的真理在它身上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三、內府刊本
在此所說的“內府”,是專指皇宮而言。內府刊本,就是指皇宮內設立的專門刻書機構所刻印的圖書。在我國古代刻書史上,皇宮內設立專門刻書機構早的大概要算元朝的興文署了,由此延續(xù)到清朝結束。元朝興文署所刻印圖書數(shù)量不多,再加之年代久遠,目前存世不多,已不多見。
明朝內府刻書,是由司禮監(jiān)下屬的經廠來負責,所刻印圖書開本闊大,字大如錢,所用紙、墨俱佳,被稱之為“經廠本”,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大約刻印了161種圖書。清朝康熙時期,朝廷在紫禁城內武英殿設立修書處,總管皇宮內刻印圖書事宜。其所刻印之書不僅字體精美秀麗,而且用紙上乘,裝幀講究,世人稱為“殿版”。至清朝滅亡,共刻印圖書大約600種左右。由于這些書是由皇家所刻印,再加之有些書內還鈐印著皇帝的御用圖章,因此近些年來成為收藏家追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