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豚鼠的疾病防治詳細資料
巨細胞病毒感染
豚鼠巨細胞病毒多引起豚鼠的隱性感染,其感染特征和致病機理與人的巨細胞病毒感染非常相似,因此常用作人的巨細胞病毒感染研究的動物模型。
診斷和預防:本病的診斷應依據(jù)組織學觀察唾液腺導管細胞內的特異性的嗜酸性包涵體。也可利用豚鼠胚細胞進行病毒分離,進而血清學檢查CMV抗原。本病的預防可利用CMV弱毒苗接種豚鼠,使之產生, 然后用剖腹產技術建立無CMV的潔凈豚鼠群。進而依靠嚴格的飼養(yǎng)管理措施保持豚鼠的無CMV狀態(tài)。還可投用,如:金霉素、土霉素、磺胺三甲氧芐氨嘧啶或泰樂菌素,連續(xù)用藥14天。
注意事項黑豚聽覺好,對外來的刺激如突然的震動、聲響較敏感,甚至可引起流產,因此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黑豚身體緊湊利于保存熱量而不利于散熱,因此更怕熱,其自動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較差,對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黑豚臨界溫度為低溫-15℃,高溫32℃,溫度中性范圍30~31℃,黑豚適宜溫度為18~29℃。因此飼養(yǎng)室溫度應控制在18~29℃的范圍內,最適為 18~22℃,濕度40~70%。溫度在29℃以上時,如濕度高且空氣不流動,可給黑豚造成很大危害甚至死亡,使孕鼠流產。溫度過低易使動物患肺炎。
同時,飼養(yǎng)室溫度的恒定是相當重要的,日溫差應控制在3℃以內。溫度急驟改變,常可危及幼鼠生命,使母鼠流產和不能分泌乳汁,甚至大批死亡。保持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也很重要,要使換氣次數(shù)達到10~15次/小時。
黑豚業(yè)符合我國國情,我國國土面積較大,但可耕地比例較小,約占世界可耕地的7%,人口占世界的22%,是個缺糧大國。目前,我國年人均擁有糧食不足400千克,到20世紀末,人口控制在12.5億,人均擁有糧食也不超過400千克。這意味著,土地不減少,人口增長得到控制,還要在無大災的正常年景情況下才能達到。我國人均擁有糧食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因此,我國不可能用大量糧食發(fā)展耗糧較多的畜禽。
黑豚市場有多大
黑豚又名豚貍,其肉鮮美細嫩,具有較高的藥療保健價值,享有“黑鉆石”、“黑美人”的盛譽。黑豚的毛皮烏黑發(fā)亮,質地厚實,柔軟耐磨,保暖性好;黑豚血能提取血清素,黑豚睪丸可作為生產癲癇病的。
從我國消費市場上看,黑豚肉的消費區(qū)域已由最初的沿海大中城市的賓館、酒樓走向內陸,走向大眾的餐桌,但廣州、上海、香港等地仍是主要消費市場。由于消費市場的強勁拉動,各地黑豚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很快,有些養(yǎng)殖基地著手開發(fā)黑豚深加工產品,先后生產了“清蒸黑豚”、“紅燒黑豚”、“蘆筍炒豚片”、“豚肉鐵板燒”等百余種系列菜肴;初步走出一條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yè)化道路,促進了行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