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油一般要求具備以下6條基本性能:
齒輪油實物
齒輪油實物
1、合適的粘度及良好的粘溫性,粘度是齒輪油基本的性能。粘度大,形成的潤滑油膜較厚,抗負載能力相對較大。
2、足夠的極壓抗磨性
極壓抗磨性是齒輪油重要的性質(zhì)、主要的特點。
是賴以防止運動中齒面磨損、擦傷、膠合的性能。
抗磨、耐負荷性能 由于齒輪負荷一般都在490MPa以上,而雙曲線齒面負荷更高達2942MPa,為防止油膜破裂造成齒面磨損和擦傷,在齒輪油中一般都加入極壓抗磨劑,以前常用硫-氯型、硫-磷-氯型、硫-氯-磷-鋅型、硫-鉛型和硫-磷-鉛型添加劑。普遍采用硫-磷或硫-磷-氮型添加劑。
3、良好的抗乳化性
齒輪油遇水發(fā)生乳化變質(zhì)會嚴重影響潤滑油膜形成而引起擦傷、磨損。
4、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熱安定性
良好的熱氧化安定性保證油品的使用壽命。
5、良好的抗泡性
生成的泡沫不能很快消失將影響齒輪嚙合處油膜形成,夾帶泡沫使實際工作油量減少,影響散熱。
6、良好的防銹防腐蝕性
腐蝕和銹蝕不僅破壞齒輪的幾何學(xué)特點和潤滑狀態(tài),腐蝕與銹蝕產(chǎn)物會進一步引起齒輪油變質(zhì),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
齒輪油還應(yīng)具備其他-些性能,如粘附性、剪切安定性等。目前我國多數(shù)中、重負荷工業(yè)齒輪油所用的極壓添加劑以硫磷型為主與國外同類產(chǎn)品質(zhì)量水平相當。
選擇的依據(jù)
齒輪種類,齒輪轉(zhuǎn)速,傳動比,環(huán)境溫度及運行溫度,輸入功率,負載特性(恒載、沖擊、負載大小),驅(qū)動形式,潤滑方式(飛濺、壓力),水份污染,油品泄漏等。
影響齒輪潤滑的因素
溫度:溫度下降時,潤滑油會變稠。溫度上升時,則會變稀。因此在低溫條件下需要低粘度的潤滑油,而在高溫條件下則需要厚重的油以防止金屬與金屬之間的干摩擦。
速度:滑動和轉(zhuǎn)動的速度越快,齒輪間擠進潤滑劑的時間就越少。同時在高速運作下潤滑油更易結(jié)塊變厚。因此:低速用高粘度(稠油),高速用低粘度油(稀油)。
負荷(壓力):高粘度油比稀油更能抵御重負并防止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碰撞。因此:輕負荷需要低粘度的潤滑油,高負荷需要高粘度的潤滑油。
沖擊負荷:例如由引擎發(fā)出的律動力,這就需要比較厚重的油以防油膜的瞬間碎裂而產(chǎn)生的邊界潤滑,因為只有極少的潤滑油可留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種含有極壓添加劑(EP)的潤滑油。
齒輪類型:使用直齒、斜齒、人字齒和傘齒輪副時,滑動和轉(zhuǎn)動會產(chǎn)生有效的油膜形成從而減緩嚙合的輪齒間的直接接觸。在渦輪渦桿和雙曲面齒輪等非平等軸傳動裝置上,相對滑動運作的方向不利于維持油膜。在這此傳動裝置上,往往大量出現(xiàn)邊界潤滑。因此,在渦輪渦桿裝置和大偏心量的雙曲齒輪傳動裝置上需要仍為厚重的油。當這些傳動裝置受到重負和高壓時,就要選擇具有的高強油膜特性(高粘度)、光滑性、潤滑性或甚至極壓添加劑的潤滑油。
車輛齒輪油發(fā)展趨勢
近年來,在車輛齒輪油發(fā)展方面,有以下3個突出的趨勢。
(1)提高熱氧化安定性:降低油泥和漆膜,延長油品使用壽命達到終生不換油。如DANA公司推出了50萬英里和75萬英里不換油的SHAES-256及SHAES-234標準,殼牌公司已有類似產(chǎn)品,中國石油推出了相似的GL-5長壽命超重驅(qū)動橋齒輪油。
(2)開發(fā)專用的手動變速箱油:具有良好的摩擦特性,滿足駕駛的舒暢性,如API制定了MT-1;大眾、雪鐵龍等分別制定了自己的(VW501.50)、(B712315)等OEM規(guī)格;中國石油開發(fā)了超越以上規(guī)格要求的MTF10和MTF18手動變速箱油系列。
(3)更多使用多級油:為了滿足低溫換擋、高溫有黏膜保護和燃油的經(jīng)濟性要求,使用了含剪切安定性良好黏度指數(shù)改進劑的多級油,如75W、75W/90、75W/80、75W/85黏度級別的油用量和比例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