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按照寫刻的不同情情形,可分為祖本、寫本、影寫本、底本、抄本、精抄本、稿本、彩繪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修補本、遞修本、配本、百衲本、邋遢本、活字本、套印本、巾箱本、袖珍本、兩截本、石印本、鉛印本等等。
信札手稿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內容,其資料性、研究性大于觀賞性,當然也有書法等形式方面的藝術價值,但總起來說是內容大于形式。其和不可再生的特點決定了它的珍罕性和獨特的收藏價值,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必然的。信札手稿市場升溫,反映了人們對手寫傳統(tǒng)的尊重和對歷史的敬畏,有利于保護手稿文獻,留存文化檔案,同時喚醒大家的漢字傳承意識和古籍保護意識,更好地維護我國的文化主權。
文學古舊書回收(建國前出版的各類書籍)、線裝古籍(建國前出版的各類線裝書籍)、舊書(建國前至1912年出版的書籍)、連環(huán)畫(90年代以前出版的小人書、畫報等)、普通舊書(1949-1989年出版的各類文史哲書籍)、文學(小說、散文、詩歌、作品集等)、歷史(歷史人物傳記、歷史文集等)、哲學(哲學史、美學、邏輯學等)、文化(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等)。
中國的古籍在數(shù)量上以用漢文撰寫的為多。此外,還有用滿、蒙、藏、彝等兄弟民族文字撰寫的,也是中國的古籍。只是因為整理這些用兄弟民族文字撰寫的古籍需要另外一套專門學問,在方法上也和整理漢文的不盡相同,因此通常所謂整理古籍只限于漢文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