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件家具的好壞有三點,一看材質,二看款式,三看工藝。一件用材講究、施藝用心的紅木家具,始終從“型、材、藝、韻”著眼,追求紅木家具的整體美,打造集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為一體,而收藏紅木家具也應以“型、材、藝、韻”為參考要素,這才是一種健康的收藏心態(tài)。
總而言之,不管是仿古紅木家具還是老紅木家具,只要工藝不到位,它的收藏價值都會大打折扣。如果產品做工不到位,工藝粗糙,就是收藏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古典紅木家具用的材質制作,運用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制作。
老紅木,顧名思義是經過時間很長的紅木。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紅木在紅木國家標準中應為酸枝木類的一種,即交趾黃檀。主要產于老撾、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我國在清末民初之前,廣西、云南等地也有,但現在能用作家具制作的成型樹木基本絕跡。其木質堅硬、細膩,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長數百年以上才能使用,色澤紫紅,紋理清晰富于變化,結構細密。它區(qū)別與其他木材的明顯之處在于其木紋的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其木材幅寬較大,棕眼細長相對密度介于紫檀和黃花梨之間。
看紅木家具的底板和抽屜板。比如老的桌子和悶戶柜等,底板和抽屜板就有一股仿不像的舊氣。也有涂啞光黑漆的,但沒有火氣。再則看抽屜側板,在側面應該有倒角線以免傷手。還有一點很重要,看明榫,過去的榫眼都是方的,鎖住榫頭的是梢子。如果看到榫眼兩頭圓的,就說明是機器加工的,肯定是新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