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中的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根據(jù)事實和法律對控訴人提出控訴的部分或者全部進行反駁、申辯,以說明其無罪、罪輕或者減輕處罰的一項的訴訟活動。辯護是一種基本訴訟職能,它針對控訴而提出并同控訴相對立。
法律適用辯護
指辯護律師對控方提出的事實認定不持異議,但就該事實是否構(gòu)成犯罪,以及構(gòu)成何種犯罪,犯罪性質(zhì),定罪量刑等提出與公訴機關不同的抗辯意見。
1、非罪辯護,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提出被告人的行為并不符合公訴機關指控罪名的具體法律規(guī)定。
2、彼罪辯護,根據(jù)罪刑法定原則,提出被告人的行為并不符合公訴機關指控罪名的具體法律規(guī)定,但符合另一個刑事責任較輕的罪名的規(guī)定,被告人的行為涉嫌一個刑責較輕的犯罪。
3、定罪量刑辯護。
刑事案件辯護的種類有哪些
1、自行辯護。
(1)自行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針對指控進行反駁、申辯和辯解的行為。
(2)這種辯護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無論是在偵查階段,還是在審判階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可以為自己辯護。
2、委托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師、親友等作為自己的辯護人。
3、指定辯護。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因經(jīng)濟困難或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提供辯護。
4、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次訊問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nèi),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nèi),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zhuǎn)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jiān)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辯護意見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十日以內(nèi)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辯護意見與羈押必要性審查的申請往往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在提出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時候,作為辯護律師就應當一并提交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辯護意見。
雖然,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羈押必要性審查是人民檢察院的職責,但是,刑事訴訟實踐中幾乎鮮有出現(xiàn)人民檢察院主動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因此,2016年1月出臺實施的《人民檢察院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規(guī)定(試行)》的第七條規(guī)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申請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應當說明不需要繼續(xù)羈押的理由。有關證明材料的,應當一并提供。”這就為羈押必要性審查規(guī)定了經(jīng)申請啟動的法律依據(jù),同時,該文件中明確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可以采取“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的意見”,這足以為辯護律師提供書面的辯護意見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