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鞋:鐵路防溜的“隱形守護者”
鐵鞋,又稱止輪器或制輪器,是鐵路系統中一種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的裝置,專為防止機車車輛在靜止狀態(tài)下因坡道、風力或機械故障等原因發(fā)生意外移動(即“溜逸”)而設計。它并非供人穿著的鞋,而是為“火車穿的鞋”——一種放置于鋼軌上、卡住車輪的金屬制動工具。其核心作用是通過機械摩擦與卡阻,將車輪牢牢固定在軌道上,確保站場、編組線、檢修庫等區(qū)域的作業(yè)。
以下從功能原理、結構特點、使用場景、操作規(guī)范、發(fā)展歷程及意義等方面進行系統解析:
一、核心功能與工作原理
1. 基本作用
防溜制動:當機車車輛停放在有坡度的線路、大風天氣或制動系統失效時,鐵鞋作為物理屏障,防止車輛自行滑動。
輔助制動:在編組站、駝峰區(qū)進行車輛解體作業(yè)時,用于控制車組溜放速度,實現停車。
2. 工作原理
當車輪滾上鐵鞋時,其頭部斜面引導車輪進入卡槽;
車輪踏面被鐵鞋頭部垂直面頂住,形成剛性阻擋;
輪軌間的滾動摩擦轉變?yōu)榛瑒幽Σ?,產生巨大阻力,迫使車輛減速直至停止。
形象比喻:如同給高速滑行的物體“踩下機械剎車”,通過硬性阻擋實現制動。
二、結構組成與技術特點
1. 基本結構
鐵鞋通常由兩大部分構成:
底部(底板):與鋼軌接觸,提供穩(wěn)定支撐;
頭部(擋板):呈斜面+垂直結構,用于引導和卡住車輪。
高級型號配備鎖爪、鐵鏈、鑰匙鎖扣,實現防盜與防脫落。
2. 關鍵特性
材質堅固:多采用高強度鑄鋼或合金材料,耐壓抗變形;
重量適中:單只重量一般在10–30公斤,便于人工搬運;
標識清晰:每只鐵鞋均有專屬編號,納入管理系統,實現“定置、定位、定責”;
可檢可溯:建立管理臺賬,記錄配置位置、使用狀態(tài)、檢查周期等。
三、使用場景與典型應用
1. 常規(guī)使用場景
場景 用途
車站編組線 防止解體車輛溜逸
機務段/車輛段庫內 停留機車防溜,執(zhí)行“保壓防溜”措施
到發(fā)線、專用線 大風、坡道地段臨時固定
事故應急 列車制動失效時緊急攔截
2. 特殊應用案例
駝峰調車場:工人曾通過“塞鐵鞋”控制溜放速度,但因風險,現已逐步被自動化設備取代;
軌道盡頭緩沖區(qū):作為一道防線,配合緩沖器使用,防止沖出線路。
注意:鐵鞋僅用于非運行狀態(tài)下的防溜,列車正常運行時嚴禁放置
三、警示與總結
鐵鞋的三大意義
防患于未然:在制動系統失效時提供物理兜底;
保障作業(yè):為調車、檢修等高風險作業(yè)提供雙重保護;
應急手段:在列車失控時可作為攔截工具。
使用禁忌
不得在運行中的列車前放置;
不得使用破損、變形的鐵鞋;
不得隨意丟棄或挪作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