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據(jù)場景快速選對方法,避免操作規(guī)范用錯:
戶外維修(如管道補焊):選手工電弧焊,設備便攜,無需保護氣體,操作規(guī)范簡單。
精密零件(如電子元件引腳):選氬弧焊(TIG),熱影響區(qū)小,規(guī)范重點在氣體控制和鎢極保護。
批量生產(chǎn)(如汽車車身):選電阻點焊,自動化程度高,規(guī)范重點在電極壓力和通電時間。
高要求構件(如航空零件):選激光焊,精度高,規(guī)范重點在光路校準和功率控制。
焊接組裝:核心工序,實現(xiàn)零件連接
定位與固定:將成型后的零件按圖紙位置擺放,用工裝夾具或點焊臨時固定,確保零件間的相對位置準確(如對接接頭的間隙控制在 2-4mm,角接接頭的垂直度誤差≤1°),防止焊接時工件移位。
正式焊接:根據(jù)母材材質和接頭形式選擇焊接方法(如低碳鋼常用手工電弧焊,不銹鋼常用氬弧焊),并按工藝參數(shù)操作。例如,焊接 10mm 厚的 Q235 鋼板對接接頭時,采用手工電弧焊,電流設為 180-220A,分 3-4 道焊完成,每道焊后清理焊渣,確保層間熔合良好。
變形控制:焊接過程中通過對稱焊接(如從工件兩端向中間焊)、分段焊接(將長焊縫分成短段依次焊接)、使用防變形夾具等方式,減少焊接變形,避免成品尺寸超差。
質量檢測:確保成品符合標準
外觀檢測:目視檢查焊接件的尺寸(用卡尺測量關鍵尺寸)、焊道外觀(有無氣孔、裂紋、未焊透),確保無明顯缺陷,尺寸符合圖紙要求。
無損檢測:對重要焊接件(如承壓件)進行無損檢測,常用方法包括超聲波檢測(檢測內(nèi)部裂紋、未熔合)、射線檢測(檢測內(nèi)部氣孔、夾渣)、滲透檢測(檢測表面裂紋),確保焊接接頭內(nèi)部質量達標。
力學性能檢測:抽樣截取焊接接頭試樣,進行拉伸試驗、彎曲試驗、沖擊試驗,檢測接頭的抗拉強度、塑性、韌性,確保滿足設計的強度要求。
工序銜接無縫化
按 “下料→成型→組裝→焊接→焊后處理→檢測” 的順序,規(guī)劃各工序的銜接時間,例如在下料完成前 1 小時,提前調(diào)試焊接設備,減少工序切換間隙。
對批量訂單采用 “流水化作業(yè)”,將不同工序分配給固定工位,例如工位 1 負責下料,工位 2 負責成型,工位 3 負責焊接,實現(xiàn) “零件流動、人員固定”,避免重復搬運和等待。
